答复文号:筑资源规划提复字〔2025〕14号 | 类别: |
人大代表: | 届次: |
标题: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5200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 |
主办单位: | 会办单位: |
办理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在富矿精开战略实施中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部分矿山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在开采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环保标准 针对部分矿山企业环保意识淡薄,未严格执行环保标准问题,采取系统性措施,结合监管、执法、技术及制度创新等多维手段,推动企业落实环保责任。在开采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环保标准,开展联合执法、健全长效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持续跟踪整改落实情况,确保整改到位。 二、生态修复工作进展缓慢,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针对生态修复工作进展缓慢,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的问题,我们坚持系统观念、找准症结所在、做到因病施策,进一步提升生态保护和修复质效。 (一)完善生态修复监管机制,高效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构建“目标引领+技术赋能+机制突破”立体化修复模式,增强生态修复动能。一是利用信息技术赋能监管。逐步将历史遗留矿山和有责任主体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纳入“智慧筑资平台”统筹管控,借助遥感影像技术,对已验收的生态修复项目,自动监测修复成效,实现长效管理。二是完善生态修复监督管理机制。研究制定《贵阳市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现场核查验收管理规范》(试行),确保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成效,进一步规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管理工作。审议通过并印发《贵阳市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项目移交管理及使用指导意见》(试行),进一步规范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及管理。三是加快推进重点治理任务。2024年,贵阳市历史遗留矿山涉及图斑396个,目前已治理完成370个、完成率93%,剩余的26个历史遗留矿山图斑已完成前期工作,将于2025年全部完成。 (二)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一是严格矿山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按照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及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范,从严把握矿山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技术审查和审批工作,坚决控制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对达不到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不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通过,对于分期开采的矿山,未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批复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及未按期验收等情行的不予通过。二是强化水土保持日常管理。按照职责加强矿山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全链条全过程监管,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组织管理、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和历次检查整改落实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处理。三是加大水土保持违法行为查处。充分用好水利部、省水利厅每年开展的水土保持违法图斑遥感监管成果,及时发现、精准判别人为水土流失情况,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未批先建、未批先弃、未验先投等违法行为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发生。 三、关于环保投入不足,制约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开展 针对投入不足问题,我们大力争资争项,科学规划资金使用,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项目资金保障。 (一)积极申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为加大环保领域投入,切实推进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我市牵头编制了《贵州长江重点生态区黔中城市生态功能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向上争取财政资金支持。该项目地处乌江流域中游上段,涉及1个国家级新区和20个县(市、区),总面积2.38万平方公里,以乌江干流为主轴、以主要支流为脉络,以贵阳贵安全域,遵义市、毕节市、黔南州、安顺市部分区县生态功能区为重点,综合考虑生态安全区位特点与突出问题等要素,将项目区划分成四个修复单元,计划投资50亿元以上。目前该项目已通过贵州省内竞争性评选,将代表贵州参与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组织的中央评审。我市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持续优化完善方案内容,切实提升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可持续性,全力以赴做好国家组织的“十五五”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申报储备工作,力争入选“山水工程”项目库。 (二)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基金计提使用指导。按照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修订并联合印发《贵州省矿山生态修复基金管理办法》要求,指导区县自然资源部门可按相关要求通过审核后暂缓对处于停产停建的矿山的基金计提,要求需开展年度恢复治理的矿山提交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及基金使用计划。对需开展年度恢复治理的矿山要求其提交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及基金使用计划,鼓励矿山企业使用基金,按照“边开采,边治理”或“闭坑后集中治理”的原则对采矿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治理恢复。 (三)强化专项资金申报及使用。积极申报专项资金,在历史遗留矿山治理等工作中同步推进资金保障,联合市财政局下达专项资金的有关通知,按计划、分步骤将治理资金下达至相关区(市、县),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支持企业申报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四化”基金和新动能基金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技改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环保水平。 (四)加大固体废物处置利用项目及资金投入。强化磷石膏渣场全生命周期监督管理,为“富矿精开”相关项目做好支撑。一是完善磷石膏渣场建设。目前,全市范围内磷石膏渣场共有8座,其中:龙井湾磷石膏渣场设计容量为5041万立方,已堆存2341万立方,剩余容量为1500万立方,经过省生态环境厅对其扩容项目环评进行审批后,剩余堆存年限和容量从2.5年/1500万立方增加至4.5年/2700万立方。针对贾家堰磷石膏渣场底部未做防渗,雨季含磷废水无法全部有效收集等问题,目前已停止该渣场继续使用,并督促磷化集团和息烽县政府制定整改方案,对相关问题进行项目整改。二是加快推进新设项目。大力推动开阳县工业园区竹子槽渣场项目建设,该渣场库容950万立方,建成后将满足区域范围内更多的固体废渣消纳需求。三是推进综合利用技术发展。将《新型磷石膏材料植生基质创新性关键技术攻关及生态复绿工程应用研究-龙井湾绿化工程项目》纳入“无废城市”建设特色任务进行推进,项目投资约5亿元,利用改性磷石膏进行山体加固后覆土复绿,取得较好效果。 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5年6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