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复文号:筑资源规划提复字〔2025〕10号 | 类别: |
人大代表: | 届次: |
标题: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42117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 |
主办单位: | 会办单位: |
办理答复: 王威然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划圈、建圈、用圈、管圈”举措,构建全面覆盖、全域推进、全员参与“15分钟生活圈”建设体系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15分钟生活圈”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规划布局 建圈以来,我局一直坚持统筹各区(市、县)、开发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常态化开展民意征求工作,通过问卷调查、线下走访、实地调研、座谈和依托爽贵阳APP、市12345公共服务热线等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多渠道分析群众急难愁盼,将群众意见集中的、反映强烈的需求转化为可落地的项目谋划,2024年,贵阳贵安共计征求群众意见8.5万余人次、收集建议1.6万余条,并结合国调队和“12345热线”集中反映的问题开展分析研判,采纳有效建议3000余条,增设168项生活圈设施。同时,由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每半年对生活圈进行调查评估,形成科学有力的调查报告指导下步实践,如2024年下半年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一圈两场三改”调查报告显示,居民不满意诉求集中在休闲健身设施、文化娱乐方面,2025年贵阳贵安“15分钟生活圈”谋划实施新改扩建41个体育健身项目、8个文化服务中心回应群众诉求。又如针对城区“停车难”问题,统筹市交委通过停车位、停车场建设和停车场长效运维,开展停车共享开放和数据汇聚,不断提高存量停车泊位利用率,完善老城区、城中村停车配套保障,截至2024年12月底,贵阳市停车位与乘车保有量比值达到《贵阳市中心城区停车场布局建设规划(2021-2025年)》提出的贵阳市2025年停车位供给比达到0.8车位/车的既定目标。 二、关于强化长效运营 为强化生活圈项目建后管养,提升项目可持续能力,我局制定了《贵阳贵安“一圈”项目长效运维管理方案》,统筹指导各市直责任部门及各区(市、县)、开发区围绕“谋、投、建、管、用”关键环节,结合建设投用实际,建立起90余个项目长效运维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创新运营模式,保障项目长效发挥民生效能。 针对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低且运营困难问题,鼓励引导社会、企业和个人通过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投入资本参与建设运维管理,如云岩区82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民建民营占比近70%,公建民营占比30%以上。花溪区将凤鸣生活圈居委会配套服务建设项目与小型消防工作站、竹林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打捆实施,村(社区)集体经济参与项目建设,解决了公益服务项目资金不足、后期运营缺失的问题。针对资源闲置和功能未充分发挥现象,将生活圈项目设施与功能集合至“爽贵阳”APP加强资源整合与管理,提高利用率和共享率,整合教育、体育等资源,实现场地共享。如市教育局印发了《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免费向社会开放指导意见》,制定了《贵阳贵安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运行方案(试行)》,推动现852所学校体育场地开放预约。又如大山洞街道打造集便民服务大厅、社区儿童之家、芳芳聊天室、传文化室、社区青年之家、养老服务站等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行“五联共治”。同时加强项目设施管理人员素质培训和提升专业能力,如市卫生健康局积极推进“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加强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三、关于保障工作推进 为在落实基层减负相关要求的同时强化组织保障,各市直责任部门及各区(市、县)、开发区均有负责“一圈”工作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保障“一圈”工作的高效推进。为持续推进生活圈补齐短板,我局统筹各责任单位在前一年底根据第三方调研评估、12345热线等群众反馈渠道,充分收集民生难点、痛点和热点,根据群众意见谋划年度项目清单。如2024年12月起,便开始谋划贵阳贵安2025年建设项目清单,经三轮反复谋划和研判,最终谋定民生项目347个,均明确项目选址、资金来源、责任主体等,根据项目清单开展建设。根据“强民生”指挥部工作要求,严格按照“月调度、季督导、年评价”工作体系,督促指导相关责任单位紧盯时间节点,全面加快推动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同时建立问题清单,对于进度缓慢、滞后项目进行重点调度。下一步,将由“强民生”指挥部牵头,每季度开展至少一次“四不两直”暗访,在年终进行一次性评价。 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5年5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