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年新版网站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贵阳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45号建议的答复

日期:2025-06-13 15:04 来源: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号:【    

答复文号:筑资源规划议复字〔2025〕10号 类别:
人大代表: 届次:
标题: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贵阳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45号建议的答复
主办单位: 会办单位:
办理答复:

王雪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推动全市旅居示范带建设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乡村旅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结合我局职责,就建议提出的“将旅居产业发展与村集体经济、国土空间规划等相衔接,积极整合避暑旅居资源禀赋和服务要素;优化证照办理程序。统筹全市国土空间规划,探索灵活多样的村集体建设用地供地体制机制,有效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用于旅居经营用房建设,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自营、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规划审批等方面手续办理流程和时限,进一步优化村集体建设用地手续办理程序”等相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国土空间规划整合乡村旅居方面

(一)强化规划引领

贵阳市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围绕农业旅居与村庄规划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编制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规划时,统筹考虑旅居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布局旅居产业用地,预留发展空间。例如,在《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要打造以避暑旅居为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旅居示范带。在农业旅居方面,充分挖掘北部特色优势农业区、西南生态高效农业区及中部都市现代农业服务区的资源潜力,保障了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用地需求,推动了农业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村庄规划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依据村庄发展条件和功能定位,对全市村庄进行分类引导,优化了村庄布局。

(二)做好规划衔接

在空间布局优化方面,村庄规划中对城镇开发边界内外村庄的差异化引导,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三区三线”管控空间要求相契合。城镇开发边界内村庄纳入城镇发展区统筹考虑,控制村庄建设规模,避免了与城镇建设空间的冲突;城镇开发边界外村庄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等类型优化布局,提高了乡村建设空间的利用效率,保障了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空间需求,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关于优化城乡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

在空间保障方面,为全市农业旅居项目及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土地支撑。保障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避暑旅游景区等用地,确保了全市农业旅居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同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和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满足村庄建设对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的空间需求,提升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关于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要求保持一致。

(三)完善乡村规划管控覆盖

2022年起,贵阳市按照“强省会”和农村“五治”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好管、好用、好懂”的要求,实现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912个行政村规划管控全覆盖。其中采取“独立编制村庄规划”方式的行政村有678个。2022年高质量完成629个,2023年-2024年根据需求查漏补缺49个,占全市国土面积80%左右;采取镇村联编“一图一表一说明”管控图则方式的行政村有9个(均位于开阳县金钟镇),与金钟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同步开展;剩余225个行政村纳入城市控规详细规划方式实现规划管控,与相关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步开展。

二、集体建设用地审批供应方面

(一)农用地转用方面

我市进一步建立健全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查报批机制保障,对纳入市级以上重点项目的旅居产业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项目落地实施。对符合条件的乡村旅居产业项目,在用地指标、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2024年6月24日我局印发了《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进一步强化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着力提升审批质量效率的通知》(筑资源规划通〔2024〕59号),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用地报批审查要点、强化责任落实、规范报件材料、压缩审查时限、提高审批效率,为进一步积极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奠定了体制机制基础。用地审批时限(原无时限要求,一般为2个月左右)缩短为20个工作日内。2022年至今,我市共获批集体建设用地批次(含单独选址)43个,面积350.4332公顷。

(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面

息烽县2020年被列为省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工作试点,于2023年被列入国家级试点县,截至目前共完入市14宗,面积75.88亩,成交金额1296.9万元。在全省十个入市试点地区当中,息烽入市的数量和价值收益均排名前列。制度建设方面,息烽县作为试点区域,在入市方案、细则等入市制度基本建立的情况下,探索了入市土地抵押贷款机制,畅通贷款融资渠道;进一步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规范了调节金的征收、分配和使用管理,保障村集体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助推乡村振兴。

同时,息烽县入选自然资源部2024年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组合供应类)典型示范案例,为各地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灵活性、溢价能力的多重提升提供宝贵经验。

(三)乡村用地及规划许可方面

目前贵阳市有72个乡镇宅基地类建房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已委托乡镇政府核发,其余地区宅基地类建房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由县级自然资源部门核发。市局直接委托22个,指导“三县一市”完成委托50个。2022年至2024年共核发宅基地类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7595本。对乡村旅居产业项目涉及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非宅基地),需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由有批准权限的自然资源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二十个工作日内(不含补证时间)对材料、审查要点完成审查,依法做出受理、不予受理或补正的决定。

三、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方面

(一)推进地籍调查和确权登记

组织开展全市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调查,摸清存量建设用地底数,为盘活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已完成贵阳贵安2810宗集体建设用地的摸排和地籍调查工作,面积239.34公顷;贵阳贵安累计已完成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1171宗。

(二)开展增减挂钩项目

按照贵阳市农村“五治”相关工作要求,2023年我局印发了《贵阳市2023年盘活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实施增减挂钩工作方案》,实施增减挂钩盘活利用农村闲置房屋300栋,其中清镇市50栋,修文县50栋,开阳县50栋,息烽县150栋。由于农户不愿拆除房屋,更愿意通过改造为农家乐、民宿客栈以及电商物流、休闲康养、手工作坊等方式来盘活闲置房屋。2024、2025年中共贵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农村“五治”工作实施方案中已未将增减挂钩工作列入。

(三)开展入市潜力评估

根据部、省工作安排,摸排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总规模,以及条件成熟三年内可入市的规模,包括位置、面积、现状等,做好宗地信息上图入库工作,目前已摸排出具有入市潜力的地块300余宗,拟向省厅争取扩大试点范围。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规划融合

一是细化完善规划内容。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批复要求和乡村发展实际需求,对农业旅居项目布局和村庄规划进行进一步细化优化。深入分析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精准定位农业旅居项目类型和规模,合理规划乡村旅游服务空间和配套设施布局。同时,针对各类村庄的特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规划策略,细化村庄建设标准和风貌引导要求,确保村庄规划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强化村庄规划执行。经批准的村庄规划要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本规划内容。各部门要按照村庄规划内容依照各自工作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强化村庄规划维护,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经评估确需调整的村庄规划,及时指导区县按照法定程序开展村庄规划动态维护。

三是推动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农业旅居规划、村庄规划以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各类空间规划数据,完善建立国土空间“一张图”系统。通过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提高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管的效率和精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乡村地区空间利用和项目建设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强化用地保障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拨用、入股、联营等方式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我局已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开展《关于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征求,待正式印发后遵照执行。同时建立健全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止出现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加强与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部门的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乡村旅居产业项目合法合规推进。

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加大对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知晓率。同时,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盘活存量集体用地

一是完善确权登记。在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调查的基础上做好确权登记工作,为旅居示范带建设做好权属登记保障。

二是推进综合整治。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关政策,对零星、破碎、插花的建设用地地块实施统一整治,通过复垦、归并等措施对建设用地进行空间位置调整、地块整合形成集中连片的建设用地;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农村零散、闲置、低效建设用地进行整理盘活,统筹推进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村庄建设用地整理、废弃采矿用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确保城镇开发边界规模和扩展倍数不突破、整治区域内建设用地总面积不增加,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保障农民合理居住需求、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用地支撑。

三是深化入市改革。开展地块和市场需求研究,吸引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开发建设。向省级争取政策支持,探索盘活利用农村低效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的方式路径,优先保障乡村振兴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成果,形成一套完善的配套机制。

推动全市旅居示范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自然资源部门将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为贵阳旅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5年5月21日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