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黔视察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管理和城乡规划职能职责,在真抓实干中比干劲、拼作风、破难题,铆足牛劲牛力走前列、作表率,铆足牛劲牛力促发展、惠民生,铆足牛劲牛力勇担当、善作为,在“十四五”规划发展上全力以赴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在“强省会”行动中彰显新担当新作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创造无愧于心、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
一、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一)实施国土空间规划谋划高质量发展蓝图。
编制完成《贵阳贵安融合发展规划(2020-2025)》。从“发展理念、政策协同、国土空间、骨干路网、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制机制、项目落地”等10个方面进行研究,构建“城市中轴贯通、东西两翼协同、南北双向拓展、组团分步推进”的城市发展格局和“一核三廊四带、两湖九河千园” 的自然生态格局。编制《东部产业新区规划》、《现代都市圈发展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完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双评价”、重大风险等专题研究,协调相关部门同步编制综合交通、水资源综合等近10个专项规划。
(二)推动土地出让,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经采集指标数据测算全市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达到428亩/亿元,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持续下降。目前,全市已公告商住等经营性用地91宗,预计出让面积375万平方米,预计出让价款330.3亿元。现已出让土地44宗,2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2万平方米,出让价款126亿元。全市提供工业用地306.5万平方米(每平方米577元),预计出让价款17.7亿元,有力的助推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
(三)推动城市“三改”、积极利用低效用地和实施城郊开发,让城市旧貌换新颜。
制定《贵阳市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贵阳市城市更新项目改造实施流程》,进一步优化“三改项目审批流程”。编制《2021年贵阳市中心城区出让用地供应计划》及《贵阳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土地出让区域指导价》,统筹做好地块与周边区域平衡。建立城镇低效用地数据库,纳入可开发低效用地地块3942个,面积8100万平方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更新项目库。目前已纳入开发地块商住类经营性用地31宗(其中净地22宗、低效用地9宗),预计出让总价273亿元(其中净地122亿元、低效用地151亿元)。对已成交的冒沙井街区地块、百花大道地块棚改、原啤酒厂地块、文昌阁地块城市更新改造项目、铁运巷周边城镇低效用地项目、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实验学校、孟关红星单元,花溪十和田片区、经开数字小镇等数十个地块或片区的控规完成调规。并对太慈桥监狱二期棚户区改造项目、啤酒厂周边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一期)、铁运巷周边城镇低效用地项目、宝山南路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车水路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人民大道(云岩段)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智慧医谷盐务街一期(污水处理厂地块)的规划设置设计条件和方案审查,助力贵阳城市更新,让贵阳建设得更美。
(四)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牢牢守好自然资源保护底线。
一是评估调整生态保护红线,统筹推进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核实并整改补足永久基本农田。
二是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制止“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格永久基本农田管理,加强重大项目、设施农用地、临时用地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管理,办理设施农用地上图入库50宗,涉及占耕28.1614公顷;严格、高效开展新增耕地市级核定。核定新增耕地项目66个,通过省级审查的项目40个。已备案新增耕地41.23公顷,新增水田229.35公顷,新增粮食产能846,268.13公斤。
三是严厉打击违法乱占耕地,清理整治占耕建房、“大棚房”等问题,积极推进耕地卫片监督工作,有序推进土地例行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市经摸排确认存在违建XX问题共24处131栋,项目占地260.571亩,建筑物面积95672.23平方米,现已全部整治到位,131栋建筑共计拆除108栋,没收23栋,已通过省级核销,正接受国家的检查验收。督促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完成设施农业用地项目自查、判定、审核和填报。督促指导花溪区、清镇市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完善整改措施,加快整改进度,推进人造景观项目违法占耕问题整改作。
四是在用地报批中严格审核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落实情况,100%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五是做好自然灾害特别是重点做好地质灾害防治,避免破坏环境,确保建设成果不受损坏,更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遭受损失。
(五)防范金融风险,确保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完成全市储备土地贷款台账、储备土地入库更新及年度储备计划编制。偿还土地收储融资本息共计5.1088亿元,其中偿还本金1.9亿元、利息3.2088亿元。督促涉及市(县)做好2020年虚增财政收入问题整改工作。
(六)推动解决信访、缠访问题,维持社会稳定。
妥善解决复访案件13件。国家信访局交办(督办)12件,有效治理并通过国家信访局审核销案11件,剩余1件在规定的时限内有序开展化解;省自然资源厅交办(督办)1件,该案尚在规定的时限内有序开展化解工作。局单位书记高杨带头包案督访专项治理重复访案1件。梳理敏感信访8件,提出稳控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压实稳控责任,有效确保“七·一”期间社会稳定。
(七)持续优化办事流程,打造“贵人服务”营商环境品牌,以高标准要求,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是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能,缩减审批时间。对需要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项目,提前服务,开展规划设计方案预审工作,将原工程规划许可证发放时间25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下步拟再缩短至10个工作日。
二是压缩不动产登记时限。推行“5个工作日办结”,首次登记、转移登记、变更登记、抵押登记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补证登记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更正登记、预告登记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异议登记、注销登记即时办理。
三是针对不动产企业登记进行改革,优化流程措施及实施步骤,为企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更正登记,房屋所有权抵押登记、抵押更正登记,时限压缩到即时办结。
(八)大力实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资产。
制定《贵阳市2020年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施方案》,拟定市级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重点区域51个,4个市级自然资源重点区域(普渡河、贵阳市长坡岭国有林场、登高云山森林公园、贵州修文岩鹰湖国家湿地公园),基本完成预登记单元划分按程序,并完成普渡河确权登记发证,将适时推进登高云山森林公园和修文岩鹰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统一确权登记工作。
(九)牢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
一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规划,开展了村庄基础信息采集工作,覆盖行政村、村民组、零星分布农居点,涵盖农村各类房屋,力争做到真实全面、彻底摸排,并建立摸排调查数据库。完成贵阳市共计14万多个图斑的基础信息采集,为市、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及村庄规划提供准确详实的数据支撑。
二是积极利用大数据,推进数据化城市建设应用。
强化基础数据生产及系统开发:完成贵阳市全域、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全域及贵安新区核心区范围内数字航空摄影采集。完成贵阳市六城区及周边范围内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获取。继续推进贵阳市1:2000数字地形图新增测绘。已获取贵阳市修文县龙场镇和扎佐镇1:2000 数字地形图测绘生产面积132平方千米数字地形图测绘,正在开展贵阳市花溪区马岭乡130平方千米、乌当区羊昌镇及白云区牛场镇330平方千米1:2000数字地形图测绘。持续推进“多测合一”,完善“贵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介管理系统”。编制完成《贵阳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贵阳市地图》和《贵阳市、贵安直管区主城区图》的编制,推动《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一张图”三维功能扩建》、《贵阳市土地一、二级市场交易监管系统建设》、《原天地图升级改造》建设方案的编制、专家评审;组织推进“数智贵阳二期”建设。
推动“互联网+不动产”发展: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有线电视等市政公用企业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登记转移和附属水、电、气等同步过户;服务前置,实现交房即领证。打通住建部门、法院部门和民政部门婚姻登记数据信息共享,数据跑路,为市民提供优质便捷办事服务。探索、拓展“互联网+”、“数据 专线+”业务范围,实现金融网点抵押办理全覆盖。以电子签名、印章取代实物签名、印章,并确保电子贷款合同、抵押合同的真实性,实现并核发电子不动产登记证明。三是持续推进矿山管理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恢复治理:不再审批新立砂石土矿山,停止受理扩界、延续手续。全市三环以内,主要景点、风景名胜、国道、省道及县道可视范围内砂石土矿山已全部关停。逐年降低合法砂石土矿山数量,省政府限定贵阳市154个砂石矿,经停止审批和延期,目前全市已降低到96个。积极推进我市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建立开阳县、清镇市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全部完成74个历史遗留矿山,91.7739平方公里治理任务,完成环保督察“后头看”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推动涉及贵阳市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18个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22.93公顷地质环境治理。推进《贵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
(十)贯彻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奋力“六个新突破”,打造新时代贵州发展火车头,为全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走在前列提供强大动力。
一是闯新路以实际行动践行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改革将“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将太金线、观潭大道、金戈路、数博大道延伸段、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贵阳市轨道S1号线一期、贵阳旅游公路环线、贵州三江建设及相关项目等10项重大建设项目推荐入国家级重大项目,并提供重大项目选址和建设用地服务保障。2021年上半年,论证建设项目选址173件,已发放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35个,涉及总面积248.7916公顷。
二是积极谋划开新局。经省政府同意《贵阳市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为强省会用地保障提供用地支撑。编制完成贵阳市2021-2023年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和贵阳市2021年度土地储备计划,仅今上半年,就完成土地收储1709.35亩。
三是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在服务民生上抢新机。深化不动产登记服务改革,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交房即交证”试点。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采取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紧盯交房时限倒排工期,帮助开发企业准备不动产登记要件资料,并协调税务部门同步核缴税费,为开发企业办理了首次登记和为已缴纳契税的购房群众办理了转移登记,在业主拿到了新房钥匙同时也领到不动产权证书。
四是“强省会”在建设用地保障上出新绩。开展贵阳市建设用地利用情况起底大调查,全面摸清贵阳市建设用地利用状况,提高土地配置效益,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内容涉及“三改”用地调查,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用地调查,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调查;低效用地、开发区建设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审查上报建设用地批次45个,涉及总面积1015.589公顷,新增建设用地面积899.6875公顷,其中农用地810.7678公顷、耕地494.5309公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73个,有效保障了我市建设用地需求。并以息烽县为试点,积极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工作。
二、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需提请省自然资源厅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贯彻落实“强省会”五年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工业倍增”,国土空间规划需求大,矛盾突出。
一是近期国家和省,基于稳定耕地开展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仅允许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线性工程调出。由于贵阳城市建设呈组团式发展,稳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与城镇建设空间布局冲突较大,不仅导致城镇开发边界千疮百孔、犬牙交错,而且不利于耕地长期保护和成片开发建设。
二是省委省政府提出新型城镇化“3个100万人”目标,贵阳市占三分之一。按照省厅《城镇集中建设区面积测算参考》计算,贵阳市城镇开发边界规模和集中建设区规模与人口目标占比对应的空间需求差距较大;
三是“强省会”五年行动提出支持相邻县区深度融入“强省会”行动,推进贵阳—贵安—安顺—黔南经济区统一规划,建设贵阳外环高速公路城市经济圈等35条政策措施,将需要更多城市发展空间支撑,加快集聚产业和人口。
面对存在发展空间不足问题,我局将积极协调省厅支持,立足“强省会”五年行动,积极争取在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贵阳贵安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优化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布局;积极争取在新型城镇化划定开发边界和集中建设区规模上,按照承担任务比例,申请全省1/3比例用地指标支持;积极协调统筹安排贵安新区托管区域的规划指标和空间布局。
(二)“强省会”短期土地资源需求矛盾凸显
根据2021年土地利用计划配置规则,截至6月18日贵阳市2021年度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400余公顷(含贵安、双龙),短期内难以满足三江监狱项目,太金线、林城东路延伸段、数博大道延伸段等重大项目以及各地的旧城改造项目用地需求。
开展起底大调查,摸清底数,增加基数,提高开发力度和强度,在两监四所、清镇职教城项目,以及拟申报的三江监狱、太金线、林城东路延伸段等省重点项目和其他市级重大项目上积极争取省级用地政策和指标支持,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更好的为国家和省、市级重点项目提供用地保障。
针对指标规模限制,我局围绕开源节流,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开展起底大调查,摸清底数,增加基数,提高开发力度和强度,在两监四所、清镇职教城项目,以及拟申报的三江监狱、太金线、林城东路延伸段等省重点项目和其他市级重大项目上积极争取省级用地政策和指标支持,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更好的为国家和省、市级重点项目提供用地保障。
(三)村镇规划缺乏指导,统一标准和个性需求存在突出矛盾。
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重要基础,改变乡村发展从无序到有序的有力措施。全域实现乡村规划工作面广量大,难以适应乡村振兴迫切需要。具体承担村庄规划工作的县级职能部门,有部分不是我局的下级部门(如有的是县级住建部门)。个性化的乡村振兴规划复合乡村需求但资金缺口巨大。
(四)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和科学识别、报告、避险地质灾害的宣传有待加强。
一是贵阳市全市在33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1257自动化监测设备,实现实时监测。但受财力限制,目前主要是配合省级搭建的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还需要根据贵阳市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市级地质灾害防治决策分析会商和指挥平台,尤其是大数据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是人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还相对模糊,过去五年,全市接报处置500余起疑似地质灾害灾(险)情,经地质专家鉴定,80%属于工程活动引发的安全隐患。地质灾害属于自然灾害,是由地质活动引发,有相对固定的威胁对象,地质灾害防范知识科普防范宣传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抓好安全生产,确保矿山开采安全,继续加大汛期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最大化避免地灾损失。
二是将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积极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按时按要求做好规划报批。
三是继续提供测绘数据赠量,进一步加强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与更新工作。继续推进贵阳市全域、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全域及贵安新区核心区范围内数字航空摄影采集和1:2000数字地形图新增测绘。开展30平方公里的新型基础测绘;继续推进785平方公里1:2000数字地形图数据动态维护。持续推进“多测合”和实现数据推送共享。继续推进《“一张图”三维功能扩建》、《贵阳市土地一、二级市场交易监管系统建设》、《贵阳市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原天地图升级改造》、《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的项目验收评审以及交付成果的质量核验;完成《数字孪生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项目的后续工作推进;不断扩展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四是继续形成合力,加快土地储备和开发整理,保障土地供应效率。坚持“净地”出让,加大土地储备工作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继续做好招拍挂土地出让后开竣工延期、变更出让合同受让人等批后监管工作。
五是深入挖掘不动产登记数据共享,不断提升登记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与人民法院、公安、民政、税务、财政、住建、金融机构、市场监管以及供水、供电、广电网络等部门的沟通对接,促进信息共享工作进一步落地、落实,不断推出更多便民利企服务举措。在省不动产登记系统提升的基础上加强宣传,积极探索引导企业、市民申领电子权证替代纸质权证。
六是按照“防风险 守底线”相关要求结合工作职责,继续做好历史遗留矿山及长江经济带矿山治理后期植被管护和修复地的保护,坚决防止反弹和反复。并督促矿山企业按照“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推进矿山企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基金计提。
七是建设市级国土调查数据分析与共享服务平台,科学运用国土三调成果、国土空间规划成果、生态红线划定成果、自然保护地范围划定成果、高清卫星影像航拍影像等各项最新调查成果,利用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建设上连国家下到区县的国土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与服务平台,实现国土调查数据与土地规划、基础测绘、自然资源等各类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和综合分析应用,结合自然资源管理需要,开发相关应用分析功能,提高三调成果对管理决策的支撑服务能力。
八是继续实施规划馆布展改造提升工作,打造贵阳名片,展示贵阳城市发展成果。
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1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