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23-08-08 11:22   来源: 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体:[]

上半年以来,我局始终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政府工作报告》和“强省会”战略行动安排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规划为先、产业为要、民生为本,多措并举,切实做好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要素保障,有力助推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现结合实际,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建引领全局,凝心聚力促进发展。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走前列、作表率。坚持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抓手,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内容,把不断提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放在工作首位,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同部署、同落实,坚持改进作风、搞好服务、提高工作水平,不断加大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使队伍凝聚力、向心力、业务能力不断增强,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二)聚焦扩大市场需求,切实做好要素保障。

聚焦“四新”“四化”用地需求,以精准服务重点产业、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健全要素保障机制,推动自然资源要素跟着项目走。上半年,已批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53宗(用地总面积3968.44亩);共申报并获批批次用地(含单独选址)55个(用地总面积7131.97公顷,涉及新增建设用地6160.44亩,农用地5749.58亩,耕地2695.75公顷;共办结乌当(羊昌)至长顺高速公路、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沪昆国高贵阳至安顺段扩容工程等项目的临时用地11宗,总用地面积395.16亩,涉及耕地面积201.37亩,永久基本农田119.92亩;已盘活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3489.2亩,已处置闲置土地4324.5亩。为促进避暑地产项目开发,组织编制了《贵阳市避暑地产空间布局规划》,目前已上报至市政府研究审议。

(三)优化自然资源配置,助推工业产业发展。

组织编制了《贵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确定了“十四五”期间贵阳市矿业权准入门槛,对“十四五”期间贵阳市矿业权配置进行了规划部署。上半年以来,以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2宗(地热1宗,矿泉水1宗),目前正在公告中。编制完成《贵阳贵安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35年)》、《贵阳市优势矿产资源及部分矿种资源储量潜力评价选区工作方案》,目前已获批4个找矿项目,争取省级以上找矿资金4775万元,预计增加铝土矿资源2850万吨,氧化锂资源1万吨。编制印发了《贵阳贵安2023年度土地储备供应计划》和《贵阳贵安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2023年-2025年)》,科学合理确定土地供应规模。上半年以来,贵阳贵安已公告成交土地69宗,面积5593亩,成交总价款26.97亿元(其中商住用地19宗,面积583亩,成交价款15.01亿元;工业用地50宗,面积5010亩,成交价款11.96亿元)。贵阳市完成工业用地收储93宗8148.59亩,远超上半年5200亩目标任务要求(全年目标任务9500亩)。

(四)着力提升城镇品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落实省域“一群三带”城镇空间规划。按照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和省国土空间规划部署安排,草拟形成《贵阳贵安落实省域“一群三带”城镇空间格局的思考》,并于年初启动编制《贵阳贵安“一群三带”空间发展专项规划》,深入分析研究人才人口吸纳集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布局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等重点问题,为加快构建“一群三带”城镇空间格局提供重要支撑。目前已形成规划初步方案,下一步完善后按程序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市级方面,7月3号至5号已赴自然资源部集中修改完善,对于部委意见技术性修改基本达到要求,近期将完成省内审查程序,待剩余部委意见反馈后快速上报;县级方面,“三县一市”总规列入今年自然资源例行督查重点,现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待市级总规批复后,将以市政府名义进行批复,其他各区(开发区)总规已上报至市政府,目前同步加快审批流程;乡镇级方面,选取乌当区下坝镇、花溪区高坡乡、修文县谷堡镇3个乡镇作为首批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目前已形成阶段性成果。

稳步推进“一核三心多组团”专项规划。不断优化完善《贵阳贵安“一核三心多组团”专项规划》,明确《规划》主要内容为:为满足千万级人口大都市发展需求,充分彰显贵阳贵安山水城市特色风貌,加快构建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空间格局,将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为“一核三心多组团”,并将“一核三心”作为贵阳贵安中心城来考虑。其中“一核”指筑城核心,以云岩区、南明区、阿哈湖为重点,培育政务服务、文化展示、国际交往、生态文明示范等功能。“三心”指南部中心、东部中心、北部中心,南部中心以贵安新区为重点,培育科技创新、教育科研、数字经济等功能;东部中心以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为重点,培育交通枢纽、现代物流、对外贸易等功能;北部中心以观山湖区、白云区为重点,培育政务服务、金融商贸、文体会展等功能;“多组团”指中心城外的开阳、息烽、修文等组团。

深入推进“一圈”建设。聚焦增进民生福祉,通过制定目标、细化措施、中期评估、完善考核等方式,不断推进“15分钟生活圈”建设。目前已建99个生活圈中设施使用率90%以上62个、使用率80%以上24个。2023年计划建设41个生活圈,已全部启动建设,涉及410个具体建设项目,已开工407个,开工率99.2%;已完工297个,完工率72.4%。2023年6月,贵阳贵安“强省会”创新打造“15分钟生活圈”改革试点荣获“2022年贵州省优秀改革试点”称号。

实现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按省级统一部署,全市912个行政村村庄规划计划情况为:其中640个行政村采取独立编制村庄规划(2022年已完成632个,2023年完成8个),272个行政村采取控规覆盖村庄规划,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村庄规划管控全覆盖。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2023年全市共完成27983宗新增登记入库。自2020年宅基地确权工作启动以来,贵阳贵安累计完成17.8万宗宅基地确权登记(剩余1142宗正在公示中)。稳慎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息烽县于于2023年1月完成1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交,用途为工业用地,面积0.8亩,成交价格11万元;同时提前谋划息烽县石硐镇红星村红二组一号地块,拟采取工业用地方式供应给大宏煤矿,面积为16.42亩。

(五)精细城市运行管理,增强治理科学智能。

整合完善城市运行中心“一网总览”中各类地图等基础地理数据,形成了以标准地图、影像地图、实景三维、精细模型四类地图作为中屏的地理信息底图,在此基础上叠加各类空间数据,实现自然资源和规划、城市管理、交通运行、公共安全、生态环保、民生服务、应急指挥、720全景等专题数据的空间展示。同时,在我局独立工作站的卫星影像地图、实景三维、精细建模上叠加各委办局的空间数据,目前已从云上北斗收集到数据,正在叠加处理中。另外,充分发挥城市运行中心平台优势,把地质灾害防治基础数据移放到“一网统管”中,把15分钟生活圈的展示放在了“一网同治”中“民生服务”专题中,运用科学技术高质量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服务。

(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稳步推进“标准地”出让。已编制《贵阳贵安“标准地”和“混合用地”出让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正按照市政府要求进行修改完善。上半年,全市已完成2宗“标准地”出让(白云区成交1宗,位于麦架镇景宏工业园,出让面积约106.94亩,亩均出让30万元;清镇市成交1宗,位于卫城镇兴明村,出让面积92.67亩,亩均出让17.3万元),乌当区已公告1宗,位于新光路火石坡工业园,拟出让面积70.74亩,预计出让价为2161万元,预计7月14日成交。

持续推进“五个一办”。一是推动“一表办”、“一窗办”和“一次办”,目前已实现不动产登记与住建、税务部门的“集成套餐服务窗口”,按照“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的模式提供服务,已实现不动登记与水、电、气、广电网络、公安户籍联办,按照“填一份申请、交一套资料、同一窗受理、跑一次办完、邮寄送达到家”的工作模式,实现办事群众“跑一次,办所有”的工作目标;二是“一网办”,推动“互联网+”一网办,与174家房地产开发企业、339家银行及分支机构开通线上不动产登记业务申报;三是推进“一站办”,优化服务站点布局,在各区(市、县)共设17个办证大厅、便民服务点,158个便民窗口,企业群众可就近选择相应站点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

压缩“一书三证”办理时限。通过电话指导和上门服务等方式,不断提高企业办事效率和企业满意度。今年上半年,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平均办理时限0.3个工作日,用地规划许可证平均办理时限0.42个工作日,工程规划许可证平均办理时限0.45个工作日,竣工认可证平均办理时限1.25个工作日。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园区事园区办”。为加强国家级园区涉企自主服务能力水平,主动将经开、高新以及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国家级园区中的划拨项目用地审批、工业用地出让以及划拨类项目“一书三证”的受理、审查、核发和建设项目规划批后监管等职权同步委托下放到开发区全域行使。

(七)紧扣绿色发展理念,抓好生态保护修复。

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第四十三项问题(绿色矿山管理不到位)整改销号,第三十六项问题(违规开采破坏自然生态)已完成整改,目前已报省自然资源厅验收销号。组织编制了《贵州省黔中城市生态功能区修文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稳步推进黔中城镇生态修复和国土整治工作。积极推动2023年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任务,对贵阳市西部历史遗留矿山(6个矿山14处图斑)施工图设计进行批复,并督促相关责任区县严格按照施工图实施。

(八)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为切实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我局结合2022年变更调查三上数据及考核口径,测算出各区(县、市、开发区)考核指标缺口,带图斑预安排了耕地恢复任务、永久基本农田补划任务。目前,全市流入耕地举证约731亩;实地排查流出耕地21761亩,组织就地恢复1013亩。今年全市补充耕地项目计划新增水田7321亩,已完成水稻种植4406亩,正在组织种植的有3000余亩。综合县级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方案,2023年度全市计划耕地“转出”14412亩,“转进”17986亩,目前已实现耕地“转进”647亩。

(九)强化资源执法督察,促进节约集约利用。

按照“一月一调度”、重点问题专题研究的原则,我局积极联合市级相关部门,通过采取“一日一通报”、“一星期一调度”、违法问题整改与用地报批挂钩等形式不断加大执法督察力度,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

加大土地矿产执法力度。卫片执法方面, 2022年共下发土地卫片图斑5181个,合法地块耕地面积16243.82亩,违法非农化地块3030.09亩,通过拆除复耕消除违法耕地面积673.06亩,完善用地手续耕地面积232.39亩,按政策扣减后违法占耕比为4.68%;下发矿产卫片图斑45个,填报为合法图斑7个、伪变化图斑38个。2023年共下发土地卫片图斑1841个,已完成初步核查填报,实时违法占耕比为13.41%,其中贵阳经金沙至古蔺高速公路手续已报部,获批后违法占耕比将下降到5.05%。下发14个矿产卫片图斑, 9个图斑已完成填报(都为伪变化图斑),5个正在核查中。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方面,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省级共下发9177个“月卫片”图斑,已全部完成核查上报。目前整改到位率84.38%,实时排名全省市级第3位。

狠抓督察反馈问题整改。2020年(含)以前督察反馈问题共计847个问题,目前已整改658个,未整改189,整改率77.69%;涉及问题面积84908.50亩,已整改74525.97亩,面积整改率87.77%。2021年督察反馈问题共计596个问题,目前已完成整改482个,未整改114个,整改率80.87%;涉及问题面积9058.77亩,已整改7492.98亩,面积整改率82.72%。2022年督察反馈问题共计156个问题,目前已完成整改27个,未整改129个,整改率17.31%;涉及问题面积1450.89亩,已整改388.09亩,面积整改率26.75%。2023年督察反馈问题初步定性问题646个,针对需立行立改的4个项目(观山湖区2个、清镇市2个)正组织有序推进整改。历年督察反馈重点典型问题共计15个,其中13个已整改完成2个(花溪区1个, 开阳县1个)正在整改中。

(十)坚决抓好安全生产,保障社会安全稳定。

全力抓好地质灾害防治。通过汛前大排查,全市新增地灾隐患点49处,贵安新区1处。截至目前,贵阳贵安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571处(贵阳市538处,贵安新区33处),共威胁约1.49万户6.61万人,潜在经济损失约25.02亿元,贵阳市538处隐患点,共威胁1.46万户6.48万人全市共有风险斜坡871处(其中贵阳847处、贵安24处),威胁1.11万户4.38万人,威胁财产16.22亿元。所有在册地灾点均严格落实“四级包保”“双监测员”“一点一预案”等防范措施,风险斜坡均安排专人巡查。上半年以来,在强降雨期间,我局严格按照“三个紧急撤离”要求,累计对37处风险隐患点107户223名受威胁群众实施紧急避险。目前无地质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 上半年以来,我局共计组织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工作检查179次,出动486人次,检查企业(场所)252家次。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116宗,结案48宗,拆除构建物5.5万平方米,没收构建物36.18万平方米,责令退还土地56.9公顷,责令退还耕地182.25亩,罚没款人民币2030.04万元,移送公安追究刑事责任6宗;共立案查处矿产违法案件135宗,结案106宗,没收违法矿产品4326吨,罚没款人民币173.1万元,证据暂存非法开采挖掘机34台、运输车115辆,封堵、取缔非法采矿点11个,移送公安追究刑事责任19宗。累计行政、刑事、党纪政纪追责人数146人。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土地出让方面。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土地市场大环境影响,房地产市场整体不活跃,社会企业拿地热情不高,土地出让终止和流挂率有所提升。目前,虽然中央、省、市已出台支持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效果还有待观察。

(二)耕地保护方面。贵阳市耕地后备资源十分匮乏,调查显示贵阳市耕地后备资源仅8600亩。我市落实耕地占补平衡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异地流转新增耕地指标,但是流转的耕地指标只能用于解决建设项目报地问题,不能计入耕地保有量,我市耕地持续减少,耕地保护压力巨大。

(三)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面。目前我市还有432个督察反馈问题未整改到位,其中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共计241个(如:瓮开高速、花安高速、夏蓉高速、贵金古高速、贵阳至黄平高速公路等)占比达到55.79%,问题整改难度大,部分跨区域项目需省级组件报地。二是未整改到位的问题中,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未整改到位问题49个,占比11.34%。需待国家明确政策后,再进行整改销号。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局将持续保持良好工作态势,铆足干劲,多措并举,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升城镇生活品质,以良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助力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强省会”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贵阳贵安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要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学以致用,努力推进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

(二)进一步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完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机制,全力保障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深入推进水利、交通、能源等工程项目用地报批;科学调控土地供应节奏,力争实现各类用地出让价款533亿元以上,确保年底完成9500亩工业用地收储;推进落实支持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土地支持政策,规范住宅用地信息公开,指导储备一批避暑休闲用地。

(三)进一步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将省下达我市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逐级分解到区县,落地落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做到图、数、线一致,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严格考核奖惩。督促区县加快历史补充耕地项目整改,在年底前实现指标库“负转正”;做好新增耕地市级核定工作,确保补充耕地数量真实、质量可靠。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

(四)进一步优化城镇国土空间格局。积极争取国家尽快批复《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加快推进市级以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力争年底前完成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推进相关数据纵向贯通、横向共享。进一步优化《贵阳贵安“一核三心多组团”专项规划》,科学谋划布局,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强化老城区功能完善,深入推进15分钟生活圈“一市一示范”改革试点建设,加快提升城镇品质。

(五)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配置能力。持续深入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工作,协同开展锂资源和磷、铝优势资源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加强矿业权监督管理,全面清理整顿已设矿业权,严格执行矿业权准入和退出有关规定,促进资源开发规范有序、高效利用。持续开展全市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和管理。

(六)进一步深化自然资源重大改革。继续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推进标准地出让和混合用地改革试点。深化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推进零星矿产资源储量交易改革试点。深化用途管制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改革。积极推行二手房带抵押过户不动产登记服务。推进实施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税线上线下一窗受理、并行办理。  

(七)进一步抓好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安全生产。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加强建设用地审批过程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引导建设项目选址尽量避让地质灾害中高风险区。常态化抓好地质灾害防范,铺天盖地开展宣传,加大巡查监管力度,确保每个隐患点标志标识内容完善、线路清晰,严格落实三个紧急撤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进一步强化自然资源督察执法。持续推进自然资源督察执法监督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并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常态化监管机制。扎实开展卫片执法检查,稳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常态化开展自然资源领域打非治违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肃查处违法占用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无证开采、越界采矿、非法测绘等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